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夕,5月17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未来讲堂——故宫里的动物世界”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15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沈蓓莉,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活动并致辞。
沈蓓莉致辞
沈蓓莉表示,故宫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承载历史文化的“活教材”。本次活动,通过活泼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故宫,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既是对故宫深厚文化底蕴的深情致敬,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的创新尝试,希望在同学们的心中播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种子。
王旭东致辞
王旭东表示,在社会快速变革的当下,故宫博物院一直在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此次活动中,对故宫“神奇动物”的阐释不仅涉及动物本身的特征与意涵,更以多样的手段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其背后的人类智慧和中国人对自然、生命及美好生活的态度。
同学们开启故宫里的“神兽”探索之旅
活动中同学们领取了三大主线任务和一条支线任务。在文华殿《万物和生》特展现场,他们手持学习单,寻找古画中獬豸、麒麟等神兽,拍照记录艺术珍品。“原来古画里的动物都有特殊寓意!”一位同学在完成“百兽率舞”单元探索后兴奋地说。这一环节让抽象的书画文物变得可触可感,通过解读艺术珍品中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让同学们理解了中华文化“以形寓意”的独特表达方式,解锁了文化图像解码的特殊能力。
同学们变身“瑞兽侦探”,感受古建魅力
穿梭在乾清宫、储秀宫区域,孩子们化身“瑞兽侦探”,用绘画记录门前铜狮、御花园铜象的造型特点。一位同学惊喜地感叹:“竟然每尊瑞兽的表情都不一样!”通过实地观察,同学们直观体会到古建筑中“以兽护宅”的营造智慧,更深刻感受到传统建筑将实用功能与精神寄托完美融合的匠心独运。
同学们研究脊兽背后隐藏的奥秘
在前三殿屋檐下,同学们仰头数脊兽、排卡片,研究这些小精灵的排列规律。“太和殿有10只脊兽,它们就像天上的卫兵!”孩子们在任务单上认真标注。这一环节将建筑细节中蕴含的礼制文化变得生动有趣,通过探究脊兽的数量、排序等细节,同学们理解了传统建筑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这种体验学习让传统文化变得可亲可感。
朱楷老师为大家讲解生活在故宫中的鸟类
配合主线任务,同学们在探索区域用观鸟卡片完成识鸟挑战。故宫博物院摄影师朱楷老师的专业讲解,让同学们感到故宫不仅是历史宝库,更是生态课堂。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故宫除了文化瑰宝,还藏着这么多蓬勃的小生命。通过观察故宫环境中的鸟类,同学们逐渐理解了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也培养了跨学科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引人入胜的主题微讲座
在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故宫社会教育部谭梓欣、赵骐琳、杨艺三位老师,分别为三组同学作了“屋檐上的小精灵”、“故宫里的门前瑞兽”和“古画里的神奇动物”主题微讲座,带领同学们回顾探索学习成果。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同学们踊跃提问
在宝蕴楼,学生们精心制作动物头饰,扮演心仪动物与嘉宾互动,在欢乐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激发兴趣。许多同学表示:“第一次专门拍照记录博物馆里的神兽,特别有趣”,“我以前不知道屋檐上还有那么多小精灵”,“故宫不仅是文物的家园,也是动物故事的世界”。
参加活动的嘉宾和同学合影
本次活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以故宫博物院丰富的动物文化资源为载体,将故宫的动物文化进行课程化设计,通过主题探索、任务挑战、现场讲解、手工创作、学生汇报等多种形式,设置了一个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兼具的教育体验场景,引导青少年在“动手、动脑、动心”的过程中深度了解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资深教育人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把孩子们从‘看文物’带到‘懂文化’,从‘被动接受’引导到‘主动探究’。”
“未来讲堂”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而搭建的校外教育实践平台。自2018年创办以来,邀请各行各业拥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杰出人士,围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给孩子们授课,成为广受欢迎的校外教育活动。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