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点推荐

“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纪实

2025-05-22 14:39:00 【关闭】 【打印】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考察调研。 

  居中国之,跃黄河、依秦岭、临太行。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时间将河南的书页延展得很长,等待赓续的书页正徐徐铺展。 

  中国对于历史的理解,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大历史观里的一域一隅,深深浅浅地镌刻下大党大国的行进足迹。河南之行,两天时间观感深刻。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中部地区,怎样崛起?黄河流域,怎样高质量发展?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 

  七十多年的跋涉 

  这条路是走对了 

  5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该公司前身为一五期间建成的洛阳轴承厂。1954年,田野里,洛轴立起第一根测标。那是新中国向着工业化梦想进发的最初岁月。一五时期我国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布局在洛阳,除了洛轴,还有矿山机械厂、耐火材料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总书记对此了如指掌。 

  这些企业伴着共和国的发展一路向前,有过辉煌,跌过跟头,几经探索。轴承,工业的关节挺起民族轴承工业的脊梁,洛轴的誓言里刻着拼搏和壮志。 

  展台上,有以毫米计的精细件,也有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盾构机的大块头;生产线上,智能机械臂正精细作业,各项参数实时显示。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察看,不时驻足询问,详细了解洛轴的改革发展之路。目光所及,心中所思,新中国在工业化之路上那些纵横交错的印记、淬火成钢的荣光扑面而来。 

  忆起过去的洋火、洋皂、洋铁等靠买进来,感慨一穷二白的中国,156个项目开始了工业建设,赞叹我们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力量,搞起两弹一星’”,进而谈到今天我们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话语间有沧桑,更有豪情。 

  历史的变迁,国际的对比,让一个结论无比清晰。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的道路,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制造业,这条路是走对了! 

  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中国是否要坚持发展制造业?党中央态度坚定,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卓越的战略眼光,引领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之以恒布局发力,换来的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一步步夯实。 

  洛轴的跨越,正是一个观察样本。企业负责人告诉总书记,10多年前,高端轴承还摸不着,近年来,得益于技术升级,产品工艺水平明显提升。去年,高端轴承产值已经占到企业总产值的七成。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制造业的跃迁,靠的是什么? 

  一个答案,是科技赋能。 

  征途未有穷期。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从造得出造得精、由,每一步攀登,都有科技的支撑。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感触很深。 

  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句话,讲的是方向。 

  遭遇卡脖子,倒逼我们自己干,反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这句话,论的是精神。 

  创新,势必遇荆棘、激流、险滩。唯有认准了方向,秉持一往无前的勇毅、愈挫愈勇的坚韧,方能迎风破浪向前进。 

  这也正是中国一路走来的模样。 

  一个答案,是人才支撑。 

  洛轴负责人汇报,当地一厂一所一校一院模式有力促进了轴承行业的发展,总书记对此表示肯定:这里发展轴承产业的生态好,就是产学研一体化。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打破藩篱、推动协同变革,各地如火如荼推进开来。 

  到厂里多久了?”“什么学历?”“上岗培训是怎么做的?”“收入怎么样?同洛轴职工们交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人才的成长路径。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总书记思虑深远:人才是希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五千多年的沧桑 

  多到实地去寻溯中华文明 

  五千多年文明血脉,四千载城邑肌理,十三朝古都盛景,浓缩于洛阳。 

  跋山涉水的中国,一次次回望,泱泱文脉、九州精华饱含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这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白马寺、龙门石窟考察调研。 

  穿越千年风霜的白马寺,矗立着最早的译经道场。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过白马驮经的典故,借此阐释文明的交融互鉴。 

  古树裂纹里镌刻着时光印记,瓦当斗拱间沉淀着历史尘沙。中轴线上,各大殿由南向北一字排开。石马、造像、碑刻,俯仰间都是历史文物。马寺钟声的丝路回响,梵音汉韵的文明对话,无不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慢步细看,目光望向历史深处。一部中华文明史,推崇的是五色交辉,相得益彰,终因兼收并蓄而历久弥新。他放眼长远:白马寺见证了佛教传入、发展并不断中国化的进程。历史证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要积极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洛阳之南,两山对望,伊水中流。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龙门石窟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伫立于宾阳三洞前,凝望、思索。万穴列岩壁,三龛独雄夸,伊阙佛龛之碑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他当年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去隆兴寺调研时看见一块隋碑,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地方已经风化,他当即要求采取保护措施,后被证明是重要的书法文物。何谓敬畏历史、敬畏优秀传统文化,方寸间见情怀。 

  游客们沸腾了。他们欣喜地朝着总书记的方向,纷纷簇拥过来。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 

  回答声此起彼伏。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有耄耋老人、垂髫孩童,更多的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 

  这时,有人高声说,我们是来看小学课本里的古迹。 

  笑声里,总书记亲切地对大家说:都是慕名而来啊!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到实地去寻溯。 

  寻溯,溯的是根和源。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文明星河的赓续,想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兴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古阳洞里,云冈遗风犹在,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也开始显现。 

  一群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埋头作业。交流时,他们如数家珍地向总书记介绍起面前的精粹:龙门二十品,这里独占十九品,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挥洒着魏碑体的精华。 

  转过山脊,奉先寺的巨像沐光而立,大唐风范扑面而来。或雍容,或稚朴,或雄伟,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庄严,令人叹为观止。遥想当年,山峡空谷、斧凿激越,浩大工程何其壮观!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离开龙门石窟之际,总书记伫立草木丰茂的伊水之畔,遥望西山千龛拱列,尽览博大文明气度。粼粼波光的伊水,静静流淌。对岸,北魏的錾痕、盛唐的凿印,崖壁间镌刻着恒久的文明印记。 

  文明如水。历史长河里,多元文明在中华大地遇见、对话、互鉴、融合,汇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时间来到今天,需要在时代的激荡中不断去溯源、去寻根、去汲取精神力量。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小朋友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 

  一个又一个五年的接续 

  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五年规划,在远景目标下一个接续着一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由之而来。 

  就在赴河南考察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凝聚共识 

  在20日上午的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五年规划:这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尊重民意并且符合实际的全面系统的规划,并且有超强的执行力来落实这些规划。 

  全局与一域,治国理政必须把握好的一对关系。既要有全国一盘棋的统筹谋划,也离不开各区域各展所长。惟其如此,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方能活力奔涌。 

  在党中央统领的大局下,各区域不要跟着别人走、简单模仿,要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取长补短、怎么扬长避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方法论。 

  汇报会上的两个关键词,生动展现着对全局与一域的辩证把握。 

  第一个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既重视破除当下掣肘,也着眼夯筑长远韧性。 

  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一席话,思虑的是中国饭碗的稳固。 

  听了省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情况汇报,马上询问:河南当时的贫困人口有多少?这,关注的是民生兜底的精细。 

  保护生态,不是说都要建成花园、公园。这,倡导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这是当前有效应对逆风逆水的战略抉择,说到底就是每一个区域在作答每一道发展命题时,都再实一些、再细一分。 

  第二个关键词,高效能治理。 

  河南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社会问题复杂多样,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 

  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着眼固本培元,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枫桥经验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要心中有数、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不能等出了事才去抓工作,老是当救火队长是不行的”“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能好事、栽花的事揽着做,难事、得罪人的事推给基层做,总书记讲得朴实、看得深刻,矛盾一是不能积累,二是要做好分类处置。要坚持群防群治,把矛盾在基层化解掉”……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系统思维和配套举措。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着眼的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这道艰巨而繁重的时代课题,正在由14亿多人共同作答。 

  永远在路上的坚定 

  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中国式现代化,沉淀着一代代人的梦想和奋斗。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到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再到新时代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上阔步前行……谁能想到,一个曾经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中国,能在7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正是读懂百年大党的精神密码之一。 

  这次河南之行,正值全党上下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再紧思想之弦、再砺初心之刃,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掷地有声的话语,镌刻着何等决心和毅力,又浓缩着多少改变与跃迁! 

  曾经长期在地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问题的种种表现洞若观火:违规送月饼、送粽子、送贺年卡、送挂历,一度屡禁不止。 

  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十余年淬炼,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取得今天的成效,原因何在?以上率下,抓住关键少数,是其中关键。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河南,是去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乡村与干部群众座谈。这次河南调研,一如既往轻车简从,直奔一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身体力行、诺于前而后践。 

  中央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愈发艰巨的今天,尤需各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勇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 

  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要清醒看到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要看到反弹回潮、隐形变异。 

  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置若罔闻,还是猛击一掌?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总书记思虑的是党心民心,是执政的根基:“‘四风问题只要存在,就要以攻坚战、持久战的姿态坚持打下去。 

  学习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本身就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道而驰,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不要把写了多少万字的学习心得作为学习成绩”“讲空话、搞作秀,毫无用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是基于历史规律,党中央一再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听了河南省负责同志的汇报,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学习教育开展了两个月,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大河奔涌,泱泱中华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交汇。 

  由河南之行,洞见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奋斗的光明前景,聆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砥砺向前的铿锵足音。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